-
您的購物車內沒有商品!
[真.教學]雨刷的知識及選購注意事項,鐵骨 vs 軟骨 vs 包覆三節式,你都清楚嗎?
絕大多數汽車零件都必須進保養廠或請專業技師服務,雨刷是少數可以由車主自行更換的零件。給原廠換就享受直接到位的服務,不必擔心什麼,它最後就只是帳單上的一筆項目。要說缺點,就是費用稍高一些 (你在候車室舒舒服等待時,總要貢獻些免費的咖啡甜點錢吧),還有彈性少,雨刷也是原廠料件之一,通常是由一兩種代工品牌製造。
有 DIY 習慣的人,自己從網路或賣場買雨刷,可以用較經濟實惠的價格取得。另一個好處是選擇彈性高,想要發揮個性或講求功能性都可以。
Part 1 - 雨刷結構與類別
史上第一把汽車雨刷是美國 Trico 於 1910 年發明,外觀看似簡單,但它是由幾個零件所組成。雨刷或雨刷片 (wiper blade) 是由汽車雨刷臂所驅動,兩者可以用接頭連接起來,它也是雨刷系統中民眾可以 DIY 的部份。
雨刷要固定在汽車雨刷臂上才能使用,雨刷臂至少有 10 種以上不同設計,依雨刷片數量、位置與擺動方式產生變化。有雙擺、單擺、平行擺動(同向)、對向擺動(蝶式),它們會影響雨刷刮刷覆蓋率 (即,刷得到與刷不到的區域)。平行雨刷的優點相對多,是車廠最愛用的設計。不過這沒得選,買什麼車就得跟著用,但也不必過用操心,因為不論車廠採用什麼設計,都能符合安全法規。
市面上的雨刷產品上可分為,鐵骨、包覆三節式與軟骨,我手邊剛好各有一組,如以下照片。現在看不出來沒關係,下面馬上就會有解釋。
俗稱鐵骨的標準型雨刷構造,可分以下 4 個部份:
(1)骨架,提供主支撐結構,本身有兩個軸屬三節可動式。當下壓到擋風玻璃時,會自然導引膠條讓它順著玻璃曲面服貼。
(2)接頭 (adapter),與雨刷臂連接的零件。它跟車型與年份有密切關係。
(3)鋼片或不鏽鋼片,位於骨架夾腳下面及膠條上面,提供額外支撐並增加膠條服貼性。
(4)膠條或稱橡皮刮片,它是雨刷實際與玻璃接觸部份,作用如同橡膠刀刃一樣,把雨水刮除。
車廠的標準配備,多數都是鐵骨雨刷,屬於實用且歷久不衰之經典設計。
在鐵骨雨刷構造的基礎上,另有一種三節式包覆式設計,外觀被塑膠材質完全包覆,因此整體造型較美觀。然而,其本質仍為傳統鐵骨雨刷,重點為骨架夾腳被改良成短版,且表面有外蓋包覆,修飾後比鐵骨雨刷的造型好看,而外蓋亦能讓雨刷受力更為平均。
參考前面的照片,鐵骨支架原本就是三節式構造,只是不太被注意到。當它造型被塑膠蓋包覆後,突顯了三節式的造型。
軟骨雨刷,英文稱為 flat wiper blades,特徵是複雜不太美觀的鐵骨支架看不到了,外觀就像一大根曲線橡膠條。然而,如同古代螺類演化成烏賊一般,殼並沒有消失,只是藏在身體內部。軟骨雨刷也是類似,內部有一個預先彎曲的彈力鋼片,提供雨刷主要的支撐並產生強效下壓力。由於沒有外部支架,活動零件精簡後不易產生噪音,加上美觀與實用,軟骨雨刷近來受到車廠與車主歡迎。
Bosch 在這領域是領導品牌,不過現在許多廠商亦有生產,選擇性高。有些白牌品價格低到不可思議,即使試過不好用就丟掉,也不覺得可惜。
三節包覆式設計因外觀與軟骨很像,有時會被網購業者歸入同一類別,誤植為「三節式軟骨雨刷」,這是不正確的。如何分辨? 對上面第三張圖與第四張圖的排排站照片還有印象嗎? 未安裝前,真軟骨雨刷膠條的面會呈現彎曲狀,而三節式包覆式則幾乎是平的。
一般講雨刷,第一個會聯想到前擋風玻璃,這是最大宗的用途。有些車款,如休旅車、掀背車或客貨兩用車...,還配備第三隻雨刷,裝於汽車後窗。它的規格不一樣,以前這塊不容易買到副廠品,幸好現在有不少可供選擇。常見款式為鐵骨或包覆式,由於後窗大小與雨刷長度有直接關係,依車款之差異,後雨刷還可分兩節式或三節式設計。
為了增加趣味性,順便提一下頭燈雨刷 (headlight wipers)。1970 年代 Saab 發明了頭燈雨刷,專用來對付積雪泥濘,它們也是車用雨刷的一種。早期常在高級歐洲車款上看到,特別是北歐車廠,由於整車原裝進口並不會將之拆除,所以台灣一度也可以看到安裝著頭燈雨刷的車在路上跑。
目前車廠已不採用這種設計,因為成本高以及對空氣動力之影響,還有歐盟法規限制它們只能被用於玻璃製頭燈上, 所以高壓噴水柱 (pressurized fluid spray) 變成主流。
Part 2 - 如何選購雨刷
想自己買雨刷換,第一個要注意的是廠牌、車款、年份與車型,這四組關鍵字要一起看。因為汽車有沿用相同車名的習慣,即使是同名的下一代新車,設計可能已經有大幅變動了。
雨刷供應商通常會有類似以下的對照表,或者有線上資料庫可查,也可能直接貼一張清單在包裝盒上。因為銷售區域布局的關係,有些品牌會以歐洲車款為主,有些則以日系為重。
決定相容性的關鍵是接頭,有了它雨刷才能掛上雨刷臂,所以能不能支援為選購條件第一步。
照片中最上面這把是多年前的 VW 汽車用,其他兩把是 TOYOTA 用。
上圖看不清楚? 沒關係! 以下這張是日系車常見的 U 型鉤式雨刷臂,搭配了相容雨刷接頭,才能順利安裝。
雨刷接頭與廠牌、車款、年份及車型直接關聯,有些通用型雨刷廠牌會附好幾個接頭讓你自己搭配。此情況下,雨刷主體是一樣的,換不同接頭就可支援多種車款。
萬一外面真的買不到,可能是因車子有年歲了,或是特別設計款式,建議問原廠看看有無庫存料件。
再來是尺寸,此為選購條件第二步。現行的車常見一邊大一邊小之搭配,如 24" + 18" 的雨刷組合或 26" + 14" 之組合。有時是成套一組賣,有時是單隻販售。
當然成套銷售對車主比較簡單,例如符合關鍵字「Mazada CX5 2016 」的產品,就一次能搞定接頭與尺寸兩件事。
如果某廠牌沒提供可支援你車款的雨刷,請不必留戀,速速另覓他處,基本不必浪費時間。所以廠牌、車款、年份與車型,太重要了!
若品牌有支援,接下來要看等級或功能性。掛同一品牌不代表品質都一樣。例如以下 Bosch 雨刷,各種項目之效能是有差別的。等級與價錢有關,主要反映在三點,及耐用度,擦拭表現與壽命。
通常雨刷會被建議半年到一年換新,以這頻繁度來看,高價或高等級並不一定需要,因為很快就會換新。當然,特殊需求如競技或經常在多雨地區駕車,等級高的雨刷可讓你更安心。
撥水膠條是知名日本大廠 PIAA 生產的功能性雨刷,上面有獨家的 silcone 矽膠,乾刷 5 分鐘就能產生撥水護膜,雨水會呈現圓珠狀。
它能搭配一般前擋玻璃,對於配備新型撥水玻璃的車種,可產生修補效果。
PIAA 原廠的行銷資料指出,其壽命是一般雨刷兩倍,不過看到它們的標價又是另一回事了,可能會讓不少車主猶豫。底下示範的國內品牌 Energy Master 智慧型奈米雨刷,價格親民許多,亦具備"一物兩用"功能,既是雨刷又是撥水護膜層產生器。
它使用的技術是石墨烯 (Graphene)。裝好新雨刷,開始洗淨玻璃,擦乾水後直接以雨刷乾刷 5 分鐘,就可以形成疏水層效果。
DIY 其實不難,以日系車最通用的 U 型鉤為例,順勢取出舊雨刷,將新雨刷鉤回去便完成了。
拆裝雨刷時,請特別注意,千萬不要將沒有裝雨刷的雨刷臂彈回擋風玻璃,這非常危險! 因裸露的金屬 U 型部位,撞擊回去有可能造成玻璃損壞,不可不慎。不放心的話,可以帶一些紙箱厚紙板,臨時墊兩三層在前檔玻璃保護,以防止意外。
接下來,介紹一些與雨刷或前擋有關的商品。
如果 DIY 興趣高也可找到雨刷膠條自行替換,價格更省。例如 Wurth (福士公司) 有出過工業包裝膠條,PIAA 亦推出自己的膠條補充包,相對便宜也環保。
雨刷修復器,是網路盛傳的水砂紙,磨刀石法之商品化,原理就是磨除膠條上的髒東西與修整表面。
汽車行駛一段時間後,當雨天刷過前擋出現幾秒鐘一片霧霧的,就是油膜。如果雨刷老化了,油膜加上水痕,對視線的影響更是嚴重。除了使用市售去油膜產品之外,廚房用清潔劑是很好替代品,我車上常備一瓶稀釋的,趁等紅燈時噴幾下,雨刷刮一刮,就 OK 了。
雨刷頂高器有一陣子是很流行的汽車百貨,我以前也裝過。它可避免雨刷接觸高溫日曬的前擋玻璃,減緩硬化的狀況,不過有些車主抱怨遇到故障,雨天啟動竟不會自動歸位,造成蠻危險的狀況。
以下是日本 SEIWA 品牌的,一對價格 450 元。
除了國際大廠牌以外,國內也有一些本地或自行引進之雨刷品牌,它們價格相對低廉,支援範圍廣,品質也不差,並不會不能用。雨刷是消耗品,C/P高的產品大家都愛。如果我要試新品牌雨刷,車內通常會擺一組有使用經驗之廠牌新品,萬一有狀況還可以換上。
雨刷依實際使用情況,每位車主不太一樣,頻度約半年到一年需要更換一次。當雨刷刷不乾淨、造成開車視線障礙就不要硬撐了,不值得拿安全開玩笑。看到這裡,相信你已經更了解雨刷,也知道更多選擇了。感謝大家耐心閱讀,祝各位行車平安!
Leave a Comment